2025年7月10日星期四

加餐|“大国宪制"中的官僚制有多重要?

加餐|“大国宪制"中的官僚制有多重要?

你好,欢迎回到《中国史纲》,我是施展。

前段时间,罗胖讲了苏力老师的著作《大国宪制》。这一讲加餐,我也来和你聊一下“宪制”的问题。

确实如罗胖所说,《大国宪制》是一本被严重低估了的著作。苏力老师在书中所提出的问题,很多是被长期忽视的真问题。要知道,在思考当中,提出真问题的能力,经常比给出答案的能力更加重要。

这讲加餐,我会专门聊聊宪制当中的官僚制。官僚制到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,这种制度在古代中国又是怎么建成的,官僚制和皇帝制度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。这一讲我就要来回答这些问题。

我会采取一个与苏力老师略有差别的角度来展开谈谈。虽然是不同角度,但这只是与苏力老师之间的一种建设性讨论,就像我刚才说的,只有对真问题展开争论,才能得到好答案。

宪制的含义

要说“宪制”这话题,先得看看宪制究竟是什么意思。宪制这个词,英文是constitution,你可能比较熟悉它今天指代的意思,就是宪法。

那作为宪制的constitution又是什么意思呢?苏力老师在书中专门谈过,在古希腊时期,思想家们就经常谈论constitution的问题。从古希腊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前,constitution指的首先都是城邦或者政治共同体的内部结构,也就是说,它关注的是共同体的内部是怎么构成和具体运作的,而不是一部成文的法典。

苏力老师把这样一种对constitution的理解称作宪制。一直到1787年美国制宪之后,尤其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,constitution的意思才逐渐转化为指代一部成文的法典,这就是我们现在一般所称的宪法

苏力老师在书中讨论古代中国的“宪制”,其实就是要讨论古代中国从朝廷层面到社会层面都是什么样的结构,以及怎么具体运作的。这是古代中国能够形成秩序的基本前提。

除了关于家庭结构的讨论之外,苏力老师用更大的篇幅探讨了古代中华帝国的官僚制问题,他也仔细地分析了究竟是什么要素让官僚制能够运转起来。

官僚制的重要性

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为什么官僚制如此的重要。

对于官僚制的分析,有一个极为强大的方法论,就是德国大思想家马克斯·韦伯的社会学理论。韦伯是个大牛,你可能早就听说过他的著作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。但他更加精深的著作叫做《经济与社会》,其中核心关注的问题是理性化的问题,他认为官僚制是理性化的一个基本表现。

韦伯所说的理性化是指,在目标给定的情况下,如何依据效率原则来设计达到目标的手段。怎样才能确保效率呢?就是,判断各种手段的基本标准是,它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,但凡对达成目标用处不大的,都可以不要;但凡有更好的手段,就不用次好的手段。

依照这个逻辑来不断地优化手段,这就是理性化。顺着这个逻辑,你可以想象到,理性化的最终结果就是,一切都依照抽象的规则来运转。

规则本身不能受到任何具体的人事变动的影响,具体的人要从属于规则,被规则所管理,而不能反过来。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上,理性化的结果就是官僚制的建立。

官僚和贵族的区分

说完了官僚制的重要性,还得简单说一下官僚和贵族的区别,过去咱们经常把官僚跟贵族混为一谈,说他们都是统治阶级,这说法是大有问题的。这个话题我在《中国史纲》第四讲里面曾经谈到过。

本质上来说,官僚相对于君主没有独立性,他们是职业经理人,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,生活来源得靠君主给的俸禄,官僚的地位取决于君主的意志;

贵族有属于自己的地盘,生活来源靠地盘上的收入。所以贵族是有独立性的,和君主是准合伙人的关系,君主有大事必须和贵族们商量着来。

在君主-贵族-官僚这样一种三元博弈的结构里,官僚是君主的盟友,君主以官僚体系为工具,帮助自己与贵族博弈。博弈的结果是,贵族逐渐出局了。

和西方相比,中国的贵族,他们的力量很早就被削弱了。商周时代的贵族都是非常牛的,君主拿他们没办法,但是从战国时期开始,君主找到了办法开始建立官僚制,到秦汉时期发生一个质变,贵族的独立性地位极大下降,官僚的地位大幅上升;到了宋代发生又一个质变,贵族彻底出局。在西方,这个过程开始得比较晚,一直到了十六、七世纪,才开始了这一进程。

官僚制是如何建立的

我们前面借用韦伯的分析说了,官僚制是一个国家进行治理的理性化结果,官僚制能最大程度保证治理的效率。那么,古代的官僚制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。

建立官僚制,话说起来简单,但实际上这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,需要一系列的前提。苏力老师在《大国宪制》当中举了一系列建立官僚制的条件,比如度量衡的统一,官话的统一,通过科举进行官员遴选等等。

但是严格说来,这些条件其实都是在官僚制已经差不多成型了之后,才能做得到的,是官僚制能够持续存在下去的条件,但从官僚制得以生成的角度来说,它们还不是底层的前提。

比如,度量衡的统一,皇帝宣布要统一很容易,问题是具体谁去执行这个统一啊?需要官僚,没有官僚就没人干这活。那为什么不能靠贵族去干这个活呢?因为,对贵族来说,度量衡不统一对自己是有好处的,自己的地盘上用自己的度量衡,跟君主的不一样,让君主摸不清自己的底细,君主就没法随便地打贵族的主意。

所以贵族们绝对没有动力去配合君主统一度量衡。反过来,君主只能依靠自己能控制的官僚来做这个事情。也就是说,度量衡的统一不是官僚制能够建立的前提,而是官僚制已经初步建立之后的结果。

那么官僚制的前提究竟是什么呢?最最根本的,得有一群依赖于君主、对君主没有独立性、可为君主所用的人存在,只有这样的人,才不会像贵族那样老是给君主添堵。

依赖于君主,就意味着君主得花钱养着这些人,否则,他们不从君主这拿钱的话,凭什么听君主的呢?那么君主就得有足够的钱能够养得起这些人。

但这些人光是依赖于君主还不够,他们还得能用,能用的标准是什么呢?最起码的标准之一就是,他们都得识字。因为官僚体系的运转是以文书系统为基础的,官僚体系要确保规则大于个人,而不是反过来。规则就是通过各种文书系统来运转的,不识字就无法运用这套文书系统。

具体来说,比如你日常要开的各种证明,填的各种表格,记录的各种档案什么的,都属于文书系统,任何人拿到这些文书,都知道依照流程该咋办,规则就大于个人了,因为它不再需要个人的创造力,也能自动运转。

那么,依赖于君主、没有独立性的人,他们还得识字,这些条件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,最初是怎么满足的呢?

我在《中国史纲》的第四讲里面讲过,就是通过两个重要的技术变迁满足的,一个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,一个是竹简的出现。

铁器和牛耕的出现,让农民的耕种能力变强了很多,在贵族所控制的土地之外,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耕种的私田。君主主动为这些私田提供保护,从里面收点保护费也是应该的;保护费就是君主从这里征收的赋税,有了这些赋税,君主就有钱养活听自己话的官僚了。

而竹简的出现,则让更多的人读得起书,不像过去那样只有大贵族才有机会识字。于是,君主也就能找到自己供养的、同时又能为自己所用的人了,对这些人的管理和应用,逐渐就发展成为官僚制。

在这之后,君主以官僚为工具,与那些不听自己话的贵族相博弈,逐渐让后者淡出了舞台,实现了中原地区的大一统。如果遍地都是贵族的话,大一统这个事情是搞不定的。

官僚制和皇帝制的配合

好,我们聊完了官僚制,它是维系古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结构。那你可能要问了,皇帝到底是干什么的呢?皇帝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?

苏力老师在书中也专门用一章提到了皇帝制度的重要性,将皇帝区分为有为君主和守成君主。有为君主主要是开国君主,以及少数虽非开国、但是有着雄才大略、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君主;守成君主则是依循祖制,守住祖宗基业的君主。

我在《枢纽》一书中也提到过政治学当中一个重要的区分,也是类似的,就是非常政治和日常政治。

非常政治是指一个政治秩序的开创时刻,以及政治当中一些遭遇重大危机、需要重大决断的时刻;日常政治则是指没有任何重大危机,规则已经给定,只要正常运转即可的时期。

要应对非常政治,需要的是非凡的意志力和想象力,但是日常政治恰恰排斥这样一种意志力和想象力,因为这种想象力经常会打断人们对于未来的稳定预期,让人们没法恰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。

把非常政治、日常政治这俩概念与官僚制比对一下,你就会发现,官僚制天然是为日常政治准备的,因为它要确保官僚制的规则大于其中任何一个个人,从而带来政治运作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。

但是官僚制的局限也就在这里了,规则都是用来应付常例的,无法用来应对重大危机或者无法用来做需要想象力的重大决策,而官僚制当中的每一个个人又都无法超越于规则体系之外来做事。

面对这样一种状况,就需要有超越于官僚制之外的一种力量,否则便无法应对危机。比如,美国南北战争时期,是南方先挑起战争,此时便需要北方的联邦做一个决断,是否要通过战争解决问题。这种决策靠官僚制是搞不定的,需要总统的巨大意志力和想象力。总统做了决策之后,有了目标,官僚制才能够行动,作为实现总统设定的国家目标的最重要工具。

也就是说,官僚制无法生成目标,而只能作为工具去实现目标;目标的生成,必须是来自官僚制以外的力量。

皇帝制度恰好就是起到这样一个功能,它在官僚体系之外存在。理想状态下,在日常政治当中,皇帝“垂拱而治”,官僚可以搞定一切;在非常政治的时刻,皇帝能够临机做出重大决断,从而引领帝国度过危机。

当然这是一种纯粹理想状态,在现实的历史中,经常见到的是,遭遇到非常政治的时候,皇帝的能力却未必跟得上,只能依靠几个能干的大臣勉强应付,应付得不好就崩溃了。

但我们在这里所说的,并不是现实的历史是否符合理想状态,而是说在古代中国的宪制当中,在一般的政治秩序当中,需要有着怎样的一种功能性的设置。皇帝制度就是这样一种功能性的设置。

说到这里,想起一本书,书名是《叫魂》,这本书里对于皇帝与官僚之间的制约、博弈关系,以及皇帝制度在帝国当中所起到的那种非常政治的功能,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案例,分析得很到位,推荐你去找来一读。每天听本书里也有《叫魂》这本书的解读,你也可以听一听。

本讲小结

好,这一讲加餐就到这里了。

我给你分析了官僚制的兴起,它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,以及皇帝制度与官僚制度的两种不同功能设置,它们所对应的是非常政治与日常政治这两种政治状态。

希望这些讲解对你有所启发。咱们下次加餐再见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